King Parrot 收檔真係一個時代嘅終結

【香港零售飲食業之死系列】傳媒報導指高級飲食集團「景樂集團」King Parrot 全面結業,唔單止反映香港飲食業覆亡、本港經濟倒冧,更標誌住香港以中產或以上階層主導經濟嘅時代,正式終結。

King Parrot 於一般人而言,未必會知道同飲食業有關,事關近三十年嚟嘅經營手法都係有如一間控股公司,以唔同嘅招牌開設食店。不錯的,現今好多飲食集團例如美心、富臨、太興等,點都會 identify 得到,但「景樂」從未用過自己嘅名去開店,極其量尖東嘅 King Ludwig 酒吧算係可以 identify。而我對呢個集團嘅認識緣於廿多年前於一家廚房工程公司工作過,而呢間工程公司其中一個大客正是「景樂」,因而知道佢哋旗下嘅有乜嘢餐廳食店。簡單而言,幾乎全部都係「上等人」嘅消費級數。用依家嘅消費水平作喻,每餐人均起碼 $400 以上,甚至過千都不在話下。

消費水平之外,店舖地點反映嘅消費對象都可以話非富則貴,老蘭係其中一個重點,另一度係曾經相當風光嘅銅鑼灣夾响百德新街同加寧街中間嘅「食街」,再仲有一度相信無乜太多人知嘅地方 – 依家叫做 The Peak 100 嘅建築物。即係搭15號巴士去山頂,過咗渣甸橋燈位之後嘅右彎望向你嘅右手邊見到嘅嗰楝嘢。正所謂開响呢啲位,啲客點可能唔係非富則貴?!

香港嘅經濟走向下坡係不爭嘅事實,而多數人聚焦於樓市、股市嘅表現,其實飲食業更具參考指標,事關「樓」唔係個個買得起,股票亦非人人有閒錢去炒,但「食」乃生存必須,有錢就魚翅𠺘口,無錢唯有白粥滴豉油,但當整個社會嘅經濟狀況變得 price sensitive 嘅時候,越高級嘅消費場所,尤其是貴得嚟無特別賣點的,必定死得越快。

移民潮有近15%港人遠走他方,當然係因素,因為能夠出逃的絕大多數都係透過變賣資產而離開,而呢一班人正是往日撐起呢啲中高檔食肆嘅客源。淨低响香港嘅,就算有「磚頭」揸手嘅,隨住樓市跌勢,即使未成負家產,睇住身家縮水,食龍肉都無味。而針對 King Parrot 成個集團去講,佢啲食肆貴得嚟除咗令客人自覺高人一等之外,還有何賣點?

至於北上消費潮,我認為唔能夠話係一個大衝擊,而只係「最後一根稻草」。事關香港人近呢十幾年嘅心態養成得「有錢大L晒」。當拎住一千銀橫過深圳河或珠江口真的做大爺嘅時候,响香港就算無受氣都唔得豪氣,以自由經濟派嘅角度去睇,北上的確有巨大的消費吸引力。

另一方面,唔少經營者 (唔止食肆) 仍然幻想市道璀璨「唔憂做」嘅時空,大時大節限菜式套餐仲要限時限刻,即使根本無第二輪客都迫人只能選擇18:30 或 20:00 入座,以至死死氣揀咗「頭圍」食到19:50 明明都無客人在門外輪候,侍應、部長都在三吹四請叫你哋快啲埋單起身,作為食客嘅「條氣更加之唔順」。惡性循環無限LOOP,King Parrot 倒下,根本上只係一個開始。

單純針對飲食業嘅,其實仲有大把嘢可以分析評論。稍後陸續撰文探討。

Be the first to comment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


*